鱼苗运输是水产养殖经营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,在实践中,要想提高鱼苗运输中的成活率,必须把握“认真准备、把握时机、控制密度、讲求技巧”这四个要点。
认真准备:一是要制定详尽的运鱼计划。二是要选择适宜的运鱼用水。三是鱼苗要适时停食并拉网锻炼,使鱼苗体内的粪便排出干净,降低鱼苗的代谢率,以免排入运输容器中污染水质。四是要选好合适的运输方法。
把握时机:鱼苗在温度低时吃食少,耗氧低,且温度越低,水中溶氧越多。因为,在温度低时运输鱼苗成活率高。同时,水温越低,鱼苗活动越弱,在捕捞、装运时受伤几率小。实践证明水温在15℃-20℃时运输鱼苗最好。
控制密度:鱼苗运输的密度应于当时当地的气候情况、水温、运输时间及鱼苗的品种、规格等因素结合起来考虑。
讲究技巧:
装鱼技巧:要求动作快,讲求方法,尽量减少对鱼苗的伤害。
选袋技巧:选取70厘米*40厘米或90厘米*50厘米的塑料袋,检查是否漏气。
注水技巧:注水要适中,一般每袋注水1/4-1/3左右,以塑料袋躺放时,鱼苗能自由游动为好。
放鱼技巧:按计算好的装鱼量,将鱼苗轻快的装入袋中,鱼苗宜带水一批批的装入。
充氧技巧:把塑料袋压瘪,排尽其中的空气,然后缓慢装入氧气,至塑料袋鼓起略有弹性为宜。
扎口技巧:扎口要紧,防止水与氧气外流,一般先扎内口袋,在扎外口袋。
装箱技巧:扎紧口袋后,把袋子装入纸质箱或泡沫箱中,置于阴凉处,防止暴晒和雨淋。
防病技巧:一般情况下,可在每只运鱼袋中放入食盐2克-3克,有较好的防病效果。
换水技巧:长途运输时,在途中要经常观察鱼的动态,调整充其量,一般每5小时-8小时换水一次,操作细致,先排老水约三分之一后加新水,发现鱼一旦缺氧及时充氧。若运输中塑料袋内鱼类排泄物过多,需要换水,最好在运输中带足氧气,将氧气和水一起换掉。